🚀|加入會員,跟我一起老了有房也有錢: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TSI4hsbf7WP5TAfdc-e2sQ/join
每個月250塊錢,直接抄我的房地產作業很划算
在房地產市場中,買家常常面臨如何避免買貴的難題。尤其在自住買房時,能夠議價是關鍵。了解當地市場的實價登錄,以及與房仲的溝通技巧,都是判斷房價是否合理的重要環節。實價登錄雖然提供了參考價格,但由於其更新速度較慢,可能會導致買家誤判市場行情。因此,除了依賴實價登錄,買家還應該詢問房仲關於銀行的鑑價,並比較這兩者之間的差異來判斷是否買貴。此外,對於長期未有交易的地區,買家也應保持警惕,因為這可能反映出該地區的特殊情況。透過這些方法,買家可以更有效地避免買貴,做出更明智的購房決策。
在房地產投資的世界裡,買房子可不只是隨便找個地點、看個價格就下手的事情。特別是對於想要避免買貴的投資客來說,掌握一些小技巧是相當重要的。這次我們就來聊聊,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買貴。這是個常見的問題,尤其是對於那些想要在自住與投資之間找到平衡的朋友們。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買貴
最近有位會員問我,他說聽我提到現在是自住的好時機,因為市場上有議價空間。他便去看了幾間房子,但發現有些房子的開價竟然比當地的實際成交價格還高,讓他相當困惑。這些房子到底值不值這個價錢?還是賣家只是等著盤子上門?該怎麼判斷呢?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解決。首先,你可以直接問仲介,多少能收斡。這個問題不需要太複雜,你只需要先給出一個你能接受的價格,看看仲介怎麼回應。如果仲介支支吾吾,那你就可以直接問他,多少錢可以收斡。通常,有成交意願的仲介會給你一個他覺得可以努力的價格,我們稱之為價格A。
了解銀行的鑑價
接下來,你需要做的就是問仲介,銀行的鑑價是多少。這個價格,我們稱之為價格B。銀行的鑑價通常是比較客觀的市場評估,因此對於買家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指標。當你拿到價格A和價格B後,就可以比較這兩個價格。
如果價格A遠大於價格B,那麼這個房子就是超越行情的價格,簡單來說就是買貴了。這時候,你就可以選擇不去碰這個房子,避免成為那個「盤子」。
市場資訊與實際成交價格
除了價格比較,還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你避免買貴,那就是多了解市場資訊。你可以查看當地的實際成交價格,這些資訊通常在政府的實價登錄系統上都可以找到。透過這些數據,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當地的房價走勢,這樣在面對賣家開出的價格時,就不至於一頭霧水。
另外,你也可以多參考一些房地產相關的論壇或社群,這些地方常常會有一些內行人分享的資訊或經驗,讓你可以更有方向地進行判斷。
議價策略與心理準備
最後,當你決定要買房時,議價也是一門學問。除了前面提到的價格比較,你還需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買房子不是一件小事,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或不如預期的情況。但只要你準備充分,了解市場,並且掌握好議價的技巧,相信你一定可以買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房子。
總之,避免買貴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實際的行動與判斷力。希望這些小技巧能夠幫助到正在尋找房子的你,讓你在房地產的世界裡,能夠更自信地做出明智的決策。
可能會有什麼例外
在房地產投資中,避免買貴是每個投資客的終極目標。然而,總有些狀況會讓你措手不及,讓我們來聊聊這些可能的例外情況吧!當你在看房時,可能會發現某些社區之前都沒有釋出過房源,這時候你就要特別留意了。因為如果上一筆實際成交紀錄是兩年前的價格,那你也知道這兩年房價漲得多兇,所以這個算法就會不準。
但是這個技法
這個時候,你也要思考一件事情:如果一個地方連續兩三年都沒有交易,這代表什麼呢?很多年沒有交易的地區,你也要多小心,因為這可能會有幾種可能性。首先,這個地方可能非常好,所以大家都不想搬。例如,台北的很多華廈,通常都是住十幾二十年,住戶們都捨不得搬走。
有可能會在某一個情況下會失效
但也有可能是這個地區很糟,所以沒人要買。就像我之前影片講過的內門,整整三年才有一間房子出售。這樣的情況下,你就真的要想一下了,因為你也很可能會賣很久。這種情況下,避免買貴就變得特別重要,因為一旦買貴了,未來要脫手就更困難。
就是那個社區之前都沒有釋出
最後,你要知道,如果一個社區之前都沒有釋出過房源,那這個社區的價值就很難被準確評估。你需要考慮的是,這個地區的未來發展潛力,還有當地的生活機能是否符合你的需求。畢竟,投資房地產不僅僅是看眼前的價格,還要考慮長遠的增值空間。這樣一來,你才能真正做到避免買貴,讓你的投資更有保障。
實登是落後指標
在房地產投資中,實價登錄系統一直被視為重要的參考依據,但其實它有一些局限性。你可能不知道,實價登錄的資料其實是有點落後的。根據規定,所有權移轉登記完成後的30日內要完成登錄,而內政部發布的資料則是前45天內完成登錄且符合揭露原則的案件。這就意味著你看到的實登數據至少會晚45天,實務上可能會更久,甚至可能拖到3個月。
實登更新速度的影響
實登的更新速度不僅因為法規的要求而延遲,還受到各地方政府效率的影響。有些地方的更新速度較快,但有些地方可能會拖得更久。這樣的延遲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你如果只依賴實登來做判斷,那麼你很可能會誤判市場行情。這時候,你就需要考慮其他的方式來降低誤判的風險。
與房仲的合作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房仲的角色就變得非常重要。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房仲偏向賣方,但其實他們最關心的還是成交。畢竟,沒有成交就沒有收入,尤其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房仲比你還想要成交。因此,你不需要跟房仲諜對諜,只要把你的需求清楚地告訴他們,讓他們幫你媒合出適合的房子。如果你發現某個房仲總是推給你一些奇怪的物件,那可能就是該換房仲的時候了。
八卦與領先指標
講到這裡,可能你會問:如果實登是落後指標,那什麼是領先指標呢?其實,領先指標可以是很多東西,比如說市場上的八卦、房仲的內部消息、甚至是你自己的直覺。這些都可以幫助你在投資時避免買貴。記住,投資房地產不是只靠數據,還需要你靈活運用各種資訊,這樣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實價登錄與銀行鑑價:如何避免買貴?
你有沒有覺得在買房這條路上,總是有點不確定?尤其是在台灣這個房市變化多端的地方,實價登錄和銀行鑑價這些指標到底該怎麼看,才能避免買貴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些話題,讓你在投資房地產的路上不再迷茫。
實價登錄:透明但落後的指標
實價登錄這個政策在台灣已經推行了一段時間,雖然它能提供一個透明的市場資訊,但你知道嗎,實價登錄其實是一個落後指標。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你看到市場上的價格時,這些數據往往已經是過去式了。這就好比你在開車時只看後照鏡,雖然能看到過去的情況,但對未來的路況卻無法預測。尤其是在房市冷卻的時候,實價登錄的數據可能更不及時。
銀行鑑價:比實價登錄更慢半拍
如果說實價登錄是落後指標,那麼銀行鑑價就更是慢半拍的存在了。銀行通常會根據實價登錄來決定鑑價,但這個過程並不會很快。銀行的鑑價還受限於內部政策的鬆緊,這些政策常常是週期性變動的。不同的銀行、甚至同一家銀行的不同分行,在不同時期的鑑價結果可能都不一樣。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多比幾家銀行的原因,因為這樣才能找到最接近市場實際的鑑價。
預售屋與市場熱度:領先指標
那麼,有沒有什麼指標是可以讓我們更早預測市場的呢?其實是有的,那就是預售屋的市場熱度。當市場上預售屋的成交狀況火熱,甚至建商開始送裝修、家電等優惠時,這往往是市場熱度的反映。然而,預售屋的實價登錄也不是立刻更新的,它通常是銷售週期結束後才會統一發布。所以,觀察預售屋的交易情況和建商的促銷策略,反而可以成為一個領先的市場指標。
如果你喜歡本文分享的內容,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獲取更多房地產投資心得。我會持續分享市場行情的策略、找出優質房源的技巧、破解房仲話術的方法等實用訣竅。訂閱頻道可搶先掌握這些獨家訊息。
🚀|訂閱頻道:https://bit.ly/44ZaiV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