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通勤時間””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尤其是在選擇住宅時。那麼,如果你每天多花20分鐘通勤時間,換住大一點的房子值得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是絕對的,要看你個人的情況來決定。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從三個面向來探討這個問題:生活便利性、未來規劃和量化利弊得失。
Table of Contents
Toggle評估生活便利性
不能只看房子本身
也要考慮周遭的環境對你未來生活的影響
舉例來說
如果你買的房子離醫院很遠
將來生病掛號就很不方便
如果離學校很遠
之後要每天載小孩上下學就很花時間
或是附近沒有大型商場
那逛街採買就會很不方便
不過這個就還是要看你平常的生活需求
像是你平常不太煮飯
附近有沒有市場對你來說就還好
肯德基在哪邊反而比較重要
當然你也要考慮附近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這個也會影響到你的通勤時間
若是你的工作地點不穩定
或者你的工作需要經常出差
那麼多花20分鐘的通勤時間
可能會讓你的工作效率下降
考量未來規劃
買房子要從長計議
想像五年後
十年後的人生
像是你現在還沒有小孩
但是你計劃未來要生小孩
那麼你需要考慮這個通勤時間
會不會影響到你陪伴小孩的時間
而且也需要考量到
有小朋友需要的空間會不一樣
從剛結婚兩口子
到有了小朋友
家裡的東西會從兩個人的份量
一下子變三個人
需要的居住空間跟風格都會改變
像我有朋友
剛新婚買房子
花了五六十萬做中島跟酒櫃
過兩年小孩子出生了
因為怕危險就把酒都拿去送人
然後酒櫃拿來放奶粉
所以買房子的时候
不要只考慮當下的需求
要把未來可能的生活作規劃
這樣子選擇的房子比較不會後悔
也較適合未來的生活
量化利弊得失
量化利弊得失
你需要考慮的是
這個通勤的20分鐘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如果你換到大一點的房子
你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來安排你的生活
你可以有更大的客廳
你可以有更多的房間
你也可以有更大的陽台
這樣的好處是非常直觀的
你可以根據你的需求來評估這個好處的價值
另外你也需要考慮到這個通勤時間
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壞處
你每天多花20分鐘在路上
你能夠做其他的事情的時間更少
運動的時間也會被壓縮
還有陪伴家人的時間也更少
像我一個朋友
小朋友九點就要上床
他只要回家一塞車
就沒機會跟小朋友說晚安
還有一個很常被低估的是
通勤的時間長短會增加你的疲憊度
每天通勤一個小時的精神狀態
跟通勤半個小時是差很多的
結語
這我自己的體會你參考看看
我建議雙北地區有捷運可以搭的
就花時間去通勤
祝大一點的房子
中南部就不要
盡量住離工作近一點的地方
我台北上班
現在住高雄
這個體會就很明顯
我在內湖科學園區上班的時候
從板橋搭捷運要45分鐘
中間還要轉忠孝復興
那為什麼我會建議就這樣搭呢
因為捷運上可以滑手機做事情
像我以前本業電商Tony陳的文章
就是搭捷運時慢慢用手機寫出來的
就利用這個通勤時間
可以完成很多事情
當然也沒有你想的那麼認真啦
看看正妹、打打遊戲也是從不間斷
變成通勤時間久也不會怎樣
這些通勤時間可以滑手機
可以推動很多專案
那我來到高雄之後
誰搭捷運啊
開車騎車
你就不能做事情
開車騎車中間過程
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頂多聽聽podcast
這就形成通勤時間變成絕對的浪費
那我就建議離工作近比較重要
況且中南部也沒有雙北貴
大概半價有找
你買工作附近也不貴
那幹嘛不買
如果你喜歡本文分享的內容,歡迎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獲取更多房地產投資心得。我會持續分享市場行情的策略、找出優質房源的技巧、破解房仲話術的方法等實用訣竅。訂閱頻道可搶先掌握这些獨家訊息。
🚀|訂閱頻道:https://bit.ly/44ZaiVX